摘要:近日,网上传言东门肯德基关店了。南都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位于东门文山楼二楼的肯德基确已贴上停业告知,餐厅外围经典的招牌和标志“肯德基桑德斯爷爷”已被拆除,不时仍有路人过客在餐厅前驻足停留。百胜餐饮集团公共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东门文山楼肯德基...
近日,网上传言东门肯德基关店了。南都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位于东门文山楼二楼的肯德基确已贴上停业告知,餐厅外围经典的招牌和标志“肯德基桑德斯爷爷”已被拆除,不时仍有路人过客在餐厅前驻足停留。百胜餐饮集团公共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东门文山楼肯德基停业是综合评估多方面因素后所做的决定。
东门文山楼肯德基闭店的消息一出,就掀起了无数深圳人的回忆,当我们在谈论停业的东门肯德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随时相伴的邻家伙伴
“初中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出去玩,每次都会约在现在歇业的肯德基楼下碰面。”对“深二代”施琪来说,东门就像个迷宫,但只要认准肯德基起码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每次麦当劳满人的时候我就来肯德基。我经常上楼的方向并不是正门,是从文化宫门口出来正对着的一个细细长长的旋转楼梯,当时就是积攒纸质的优惠券去换原味吮指鸡吃。”在东门住了20几年的“深二代”伊伊对肯德基恋恋不舍。
“我还记得高一那年寒假,我跟几个初中同学一起去东门闲逛。因为有个同学是二次元动漫爱好者,我们就去了动漫城‘抽卡’,之后就去了二楼的肯德基吃雪糕闲聊,典型的‘学生党’行为”。“深二代”Edmond毕业后选择了“北漂”,提起东门肯德基让他倍感亲切,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父母奖励到肯德基吃炸鸡、收集肯德基玩具、攒纸质优惠券、到肯德基开生日派对,是不少八零后、九零后的童年回忆。“80后”的人可能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缠着爸妈要吃肯德基的情景。那时去肯德基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奖励。而到了“90后”,肯德基则已经成为成长中的青春记忆。暑期赶作业、周末聚会集合地、最靠谱的“公厕”、生日派对……肯德基从当年高高在上的“西餐”,转变成了随时相伴的邻家伙伴。
吃过肯德基的人们都清楚,那些炸鸡、薯条、汉堡之类的食品并不合中国人的饮食胃口,绝对算不上好吃的级别,那在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去吃呢?现在为什么又引来这么多人的怀念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北京对麦当劳及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的消费者进行了民族志式的调查。他发现真正吸引人们的是那里提供的气氛、用餐的方式与消费的体验。换言之,消费者去那里不是去吃炸鸡,而是去品味肯德基的“美式文化”。
阎云翔指,肯德基北京前门店开张首天,数以百计的客人在门外排队,跃跃欲试。虽然当天不少客人对肯德基的食品不以为然,但在肯德基的用餐经验令他们兴奋不已──包括“友善的员工、快速的服务、一尘不染的地板、空调及灯火通明的用餐范围及门前面带微笑的山德士上校”。在当时,美式快餐成为现代化、文明、时尚的标志。
但是,阎云翔认为,顾客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美式快餐连锁店的一切,他们享受的是中国版本的美国文化与快餐。在美国,快餐店是忙碌人士充饥的地方、或低收入人士的家庭餐厅。但在国内,人们要花不少钱在快餐店用餐,而且逗留的时间亦较长。大多数消费者花上好几小时聊天,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观察繁忙的市井,向路人展示自己。在那个年代,西式快餐的流行体现了消费者喜欢这种景观、这种展示、这种新的用餐方式。
东门,远不止是“东门”
记者发现,在网友的众多评论里,怀念停业的东门肯德基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记忆里的东门”的依恋。
作家卢玮銮说:“爱一座城市,是由爱一条街开始。他们融入感情地去细细读一条街。”
东门,真实地记录着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里承载了深圳人的记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东门老街,全称东门商业步行街,历史上又叫“深圳墟”。深圳建特区后,东门老街成为最早的商业中心,长期引导和左右着深圳的消费潮流。1999年10月1日,改造后的东门步行街正式启用,成为保留了传统韵味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区。2020年7月22日,商务部正式宣布将深圳东门等12条步行街列入全国第二批步行街升级改造试点。
“没去过东门,就不算来过深圳”。这话一点都不假, 在那个罗湖就代表着深圳的年代,东门是深圳的根,也是深圳人的根。
东门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又叫“深圳旧墟”,地处罗湖区深南东路以北,以现今的东门中路、人民北路、解放路、湖贝路等主要街道为架构。民国期间形成的“深圳新墟”,包括和平路、建设路、人民南路、火车站等,构成约三十五万平方米的小城镇。深圳市区就是以此为基点发展起来的。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深圳墟已是当时新安县的一个著名的墟市。1950年,改墟为镇,深圳老街正处在有着“边陲之镇”之称的深圳镇的中心地带。1957年,宝安县始迁于此,成为当时宝安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有深圳墟,后又成了深圳镇,今天的深圳市就是由此而得名。
作为深圳最传统、最具人气的商业旺地之一,东门真实地记录着深圳城市发展的一段历史,是深圳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特区”文化地理的集大成者。这里有内地最早的时尚商店和时尚人群。一片片商铺子,摆放着这个时代最超前的时尚商品,也是改革开放时代最具特色的展示、批发、零售的集散商业街。
1990年,深圳最繁华的老街。从香港走私来的电子表、名牌波鞋、牛仔裤云集在这里销售。余海波 摄
1994年,深圳罗湖老街出现中国最早的时尚。 余海波 摄
1990年,罗湖村4坊183号出租屋的外来工。余海波 摄
在几十年老街的民居和商业建筑里,居住着四面八方的寻梦人,他们把幻想寄托在了这里。
“这里每天有数十万移民穿越的脚步,站在路边打电话的男青年,就是早期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人。还有许多人在老街的出租屋里做生意、做饭生活养孩子,我拍过许多他们的孩子在周围玩耍,他们随着做生意的父母来到这里,度过最黄金的童年。老街的人非常勤劳,这里的商人日复一日昼夜不停,他们既连接香港海外,又辐射全国各地,丰富的商品流通快捷。”摄影师余海波1989年来到深圳就拍摄东门,他的镜头里是芸芸众生与城市的肖像。
对于从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深二代”来说,东门见证了他们从孩童成长为大人。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和小闺蜜去文化宫学溜旱冰,还经常积攒一堆优惠券。我一直学不会直排轮,只会双排,我小闺蜜就很厉害,后面经常溜直排轮上下学呢。”和伊伊一样,这里是不少“深二代”童年时代的游乐天堂。
东门也是现实里万能的淘宝店,在这里,“深二代”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意并且学会里“砍价”和“辨别真假。“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去西华宫买牛仔裤。我第一次见识到一条裤子可以从一开始开价的150元,经过几轮来回后,直线下降到30元一条。”
“有一次在动漫城里的音像店买了一张唱片,因为有塑封不能打开,付完钱离开才发现居然是‘高仿’盗版,便原路返回跟老板斗智斗勇,最后成功退回唱片并换购了两张正版的‘打口碟’。”Edmond说。
东门,也远不止是“东门”,百年老街一直在“潮”前奔跑。
去年8月,罗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公示了东门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相关信息显示,该项目将对东门商业步行街区(北至立新路,南至深南东路,东至东门中路,西至新园路)进行改造,含东门商业步行街及广场、商圈建筑外立面及屋面、东入口人行天桥等。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4亿元,总工期29个月。
目前东门步行街改造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未来将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创意、商旅融合的国家级步行街和国际时尚街区,是深圳“根”与国际“潮”碰撞融合之地,是具有世界能级、国际化属性的跨境旅游消费合作区,承载城市记忆与历史积淀的新岭南风貌的商业步行街。深圳人熟悉的东港中心、大世界广场、太阳百货广场、东门鞋城广场、中威广场、金世界广场等都将以新面貌重新出发。未来,值得期待。
城市如同一条通向彼岸的时光隧道。从这里,到那里。穿越,跋涉,启程,抵达。
当我们在谈论停业的东门肯德基时,或许,我们在谈论的是芸芸众生在城市里的生命轨迹。那些与青春有关的记忆,延伸着自我与现实同行的距离。要认真对待城市,以及每一个来这里寻梦的人。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林敏儿